端午节,又称端阳节、午日节等,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。它是阴历五月初五日,始于战国时期,撒播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。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诗人屈原而设立的,因此也被称为屈原节。
屈原,古代楚国的政治家、军事家和爱国诗人,被誉为中国浪漫主义文化的奠基人之一。他忠于国家,才气横溢,但却遭到政敌的诬陷和倾轧。最终,在楚国淮阴城被困时代,屈原写下了《离骚》等名篇,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兴衰的忧虑和对个人运气的追求。
据传说,为了悼念屈原,人们在他死后的五月五日举行划龙舟、吃粽子、挂艾草等流动,以驱邪避疫、祈福保平安。这些习俗逐渐演酿成了端午节的主要庆祝方式,而且撒播至今。
端午节的习俗厚实多样,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划龙舟和吃粽子。划龙舟是源于人们在屈原下江自尽时,纷纷划船捞救,希望能够找到屈原的遗体。而吃粽子则是由于人们将糯米包裹在竹叶中,再用细绳捆扎成锥形或长方形,煮熟后食用,以制止饥饿和预防疫病。
此外,人们还会在端午节时代穿上五彩丝线编织的脚绳、佩带香囊、挂艾草、贴五颜六色的祥瑞符等,寓意驱邪祈福、祈求平安幸福。
端午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,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和厚实的内在。它不仅是人们向先贤致敬的方式,也是弘扬中华民族优异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