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匪夷所思”这个成语大家应该很熟悉了,便于表现某种事物“难以想象、难以理解、无法言明”的情思,而它的内涵在中国文化中也是独具特色。那么,匪夷所思是什么意思呢?
“匪”在这里表示“难以、不可以”之意,“夷”原来是指献俘,后来泛指“文化与我们的不同之处”。因此,“匪夷”便是“与我们不同、难以相同”的意思。再加上“所思”,便是“无法理解的思虑之事”的意思。
匪夷所思最早出自《墨子·明鬼下》,原文是“不可以言而有信、出于心而不属于物”的意思,用来形容怪异、神秘的事件,表达人类对于宇宙和生命等问题的思考和探索。后来,在大量相似的词汇中,匪夷所思被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文化符号。
匪夷所思不但在文学作品中被广泛运用,在他人语文中也常常用到,特别是在描述社会现象、自然现象以及科技发展等领域。它既是诗词歌赋的必备术语,也是新闻稿件及时事评论的常用委婉表达。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,匪夷所思也逐渐成为人们感叹自然和科技变革时的不二之选。
在中国大陆,匪夷所思在语言文化传承中扮演重要角色,从古到今形成了一系列传统文化符号。它与中国文化中的其他词汇一样,成为了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贡献。如今,在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,它越来越成为中国文化的特征之一,也将不断走向世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