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白马非马》,改编自庄子《逍遥游》中的一个故事,是一首金志文演唱的歌曲。歌中以马是否为白马来引发对真实世界的思考。其实,这种诉诸感性的方式,与庄子哲学有异曲同工之妙。
庄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之一。他的哲学割裂了固有的价值工具,以“自由无为”,“逍遥游”的原则,寻求一个全新的人生意义。在他看来,人们往往陷入二元对立、过度解构主义,在价值和意义上迷失方向。反过来,他强调人的自主性、自由、个性,对事物多维度的理解、充分的审美感受等。庄子哲学尤其强调“无为而治”这样的非线性思维方式。
在现代社会也面临赛博空间、虚拟现实、人工智能等激烈变革的时代,我们需要寻找新的办法重新审视和把握真实世界。可能我们更需要一种庄子的哲学,来跨越二元对立、流淌矛盾、重新发现自我的能力。而《白马非马》通过悦耳的旋律,引发了人们对自我认知的思考,引起了不少年轻人对哲学的兴趣。
《白马非马》:来自逻辑学的哲思
《白马非马》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董仲舒所创的一篇逻辑学论文,表达了对“名实之辨”的思考。这篇论文采用了一种既富有启发性又充满诙谐的方式,使得哲学思考在寓言故事之中更加通俗易懂。
故事中,有人把白马和非马混为一谈,而董仲舒则通过分析“白”和“马”的本质,得出了正确的结论。他希望借此告诫人们,在思考问题时要注意区分名实,不要把真假混淆在一起。
这篇论文对后人的影响也是深远的。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也需要运用逻辑学知识,来正确思考问题,分辨真假。这一哲思始终伴随着人们思考,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。
《白马非马》歌词完美诠释了爱情的模糊界限
少年情怀常常被比做马,因为马在特定的场景下代表着奔腾不息的激情,代表着不羁放肆的个性。但如果严格地定义一匹马,我们能不能抓住那个难以把握的“马”的本质呢?这或许就是《白马非马》这首歌的精髓所在。
在这首歌中,我们看到了“爱情”的四种境界:“明明不是,却明明是;明明是,却明明不是;不明,却明明有;明明,却明明没有。”这些反复出现的短句,仿佛是在告诉我们,爱情并非那么容易被定义,它有着不可捉摸的模糊区域,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和体会。
或许这就是一份真正意义上的感情,既不需要刻意地定义,也没有必要勉强地划分,只需要两颗心真心相待,彼此温暖,这才是最重要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