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年一度的春节,是我们中华民族最盛大的节日,也是全年里最吸引人的节日。那么,在这个历经几千年的传统节日背后,有什么电影般的故事呢?
从来守岁到今日“夜谈”
守岁最早起源于战国时期,那时民间传说,夜晚的鬼神特别活跃,人们应该通宵守夜,与鬼神斗智斗勇。后来,这种传统演变成了守岁,守祖宗、守家宅、守财富,成为一种年俗。而现在,人们大多在除夕之夜“夜谈”,亲朋好友一起分享过去一年的喜怒哀乐,期望新的一年充满更多的欢乐、幸福和健康。
守岁之外,春节还有许多这样令人感动的故事。
雪山上依旧奔跑的运动员
据说,每个年代表团都有一个奉献型的国家红旗手,来扛着国家旗帜出现在闭幕式的舞台上。这一次,轮到了中国的国旗手,他叫刘翔。当时,在他身上,世界为之瞩目的,多人却不知道,两年前他刚刚因为足部手术退出了08年北京奥运会,他为了这一次,经历了多次重伤和高强度的训练,最后终于完成了任务。
总有人在默默付出,才能成就这个节日。
味蕾之上,有夫妻之情
民俗的传媒是食物、鞭炮和红包,春节的饮食中有许多美食,其中最符合情人节意义的定是饺子了。饺子外面的包子子一直像一个拥抱,里面的馅儿是各种不同的佐料,拼着吃就能感受到不同的口感与味道。
记得《芈月传》里,芈月需要考验入选的王子,就用制饺子这个方式了解每一个人的性格、善恶,看看他们最激动的是什么,最后会有哪个人收获饺子、爱情和地位。而实际上,在我国的农村里,为孩子包饺子,是一种表现夫妻之情的方式。
——在这个春节,发挥你的五感,感受这个传统节日中蕴藏的故事和情感。
春节的故事:闹新春
春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,这个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俗。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当属“闹新春”了。那么,什么是“闹新春”呢?
据传,在唐代时期,有一种叫做“踏春”的活动,人们在春天的时候到郊外去散步、嬉戏,感受春天的气息和情趣。到了宋代,这个活动逐渐演变成了一种庆祝春节的民俗活动,也就是现在所称的“闹新春”。
“闹新春”的形式各异,但是一个共同点是大家都要表达喜庆的心情。比如在江南地区,人们会拜年、赏灯、放烟火。在北方,人们则有贴春联和玩耍踩高跷、放鞭炮等传统方式。这些都是为了在“闹新春”中增添欢乐气氛。
春节有着一整套复杂的风俗习惯,其中“闹新春”虽然只是其中一个环节,但却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。在这个节日里,人们可以放松心情,享受生活,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庆祝新春佳节,祈求家庭和睦、事业顺利。
春节的故事:年兽的传说与意义
春节,又称中国年、过年等,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。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,除了全家团圆、互相拜年,最让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年夜饭和放鞭炮了。
除此之外,春节还有一个大家最喜欢谈论的话题,那就是年兽的传说。据传说,每年除夕晚上,一只千年老兽会从深山里走出来,向人们家中光顾,咬掉家中的一些东西,不但如此,还会伤害人听,故而得名“年兽”。由于年兽咬断了人听,所以在古代一些地方,人们会在年夜饭后,全村上下都不睡觉,用各种工具打响鼓乐,以驱赶这只“可恶”的神兽。
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,年兽还有着一些象征意义。民间传说,年兽是一种野兽,它的出现代表着降灾祸,而驯化它则意味着降妖除魔、北方岁寒知春。因此,在古代的中国,一些庙会上人们会举办捉年兽的活动,寓意重视青年能力,鼓励挑战困难。
虽然现代的中国已经不再普遍认为年兽是真实存在的,但人们仍以年兽为主要形象创作各种相关作品,比如绘画、电影、动画等。它形象逐渐变为吉祥的代表之一,表达了人们对祥和、吉祥、安康的美好祝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