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北少林之辨是佛教武术中一个很有争议的问题。据传,明朝中叶福建少林寺禅师大有学在福建创立南少林寺,南少林便于清朝乾隆十年(1745年)迁至嵩山,取名“少林寺”,又称为“新少林寺”,统称“少林寺”。同时北京也有一个清朝时期风靡一时的武术场所– 北京瑞云楼,又称北少林。两地的武术表演风格截然不同,因而产生了“南北少林”之说。
南北少林弟子都会佛拳五行拳,但南少林拳法更为柔和,强调内功和精神,形意拳、太极拳等功夫在南少林是更加注重的拳种;而北少林更加强调爆发性的力量,空手套白蚂蚁被公认为真正体现了北少林武学的精髓。
然而由于南北少林以及后来的少林寺都曾历史沧桑,如今南北方的武术中已没有纯粹的南北少林,但南北大不同的风格却一直备受武术爱好者们的关注和探讨。
不过,南北少林边界并不是非常的明显,经常有同一支门派一边看望南少林,一边却也有学习和研究北少林,故南北少林之分在今天的武林中已趋于模糊化,技艺也逐渐有了交流和融合的趋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