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。借问酒家何处有?牧童遥指杏花村。
这是唐代诗人杜牧所作《清明》一诗中的名句。每到清明时节,这句诗似乎总能在人们的口中回荡。那么,清明时节是什么时候,杜牧为什么要写下这句诗呢?
延续下来的民俗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“扫墓”。清明时节,人们把兴致低落都化作了对逝去亲人的思念,踏青、探亲、祭扫成了节日里必不可少的一部分。而杜牧写出这首《清明》诗,恰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。他在感叹而非表达不幸,放飞而非压抑情感,从而达到了表现自然和人文的完美结合。
对于这首诗,最值得仔细品味的,就是这句“雨纷纷”。这句诗里,雨应该不单单是水从空中落下来的那种。在古人的时代里,造物的每一个自然现象都具有特定的意义,包括风雨、春花、秋叶等等。据《东坡乐府》里的记载:雨是一种寓意,也代表着现实。文人笔下的雨几乎都有情感的投射,绝不是寻常的雨水。而这句诗中的“雨纷纷”,则是借用了雨来表现情感的紊乱,雨中的行人似被淋湿了心灵,如此描述也是恰如其分。
而这首诗最后,“借问酒家何处有?牧童遥指杏花村。”就由此变成了旅游文化里的“牧童遥指杏花村”美谈。牧童,在中国的诗词中源远流长。他们不仅仅是童稚无知和单纯美好的象征,同时也被资放于皇家考试中,有权势人物的教子弟们亦要中选右侍郎。而这里的牧童,虽然神秘又浪漫,却早已经查证出来是诗人反映杏花村的一种手段。
一则《杏花村》中,杜牧曾经描述了他与好友林和靖在江南小地方游历时恰遇下雨,在杏花村的一个民宅中避雨。这场与朋友相处,伴着自然哀婉的雨声、恰到好处的民居,以及浓郁的江南人文气息,在诗词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。
如此美妙秀丽的唐诗,始终伴随着历史的变迁延续至今。从杜牧到现在,又有多少文人骚客在他们的笔下再现了它的意境。清明时节,让我们一起回归这里的天地,感受这其中的千峰竞秀、万花争春,每一刻都是变幻不停的诗意画卷。